在电力科研领域,一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往往牵动着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。近日,一支平均年龄仅34岁的年轻科研团队,在电力系统关键设备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,成功攻克了长期制约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“卡脖子”技术难题。
这支来自国家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团队,由8名博士和12名硕士组成,涵盖了电力电子、高电压技术、材料科学等多个专业领域。他们历时三年攻关,最终在特高压直流断路器核心部件——大容量快速机械开关的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该技术长期以来被国外少数企业垄断,不仅采购成本高昂,更重要的是存在供应中断的风险。团队负责人李工表示:“我们自主研发的开关部件,其开断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40%,可靠性提升30%,完全满足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需求。”
这一突破背后的故事充满艰辛。团队成员日夜奋战在实验室,进行了上千次试验,攻克了材料选型、结构设计、工艺制造等多重难关。年仅32岁的刘博士回忆道:“最困难的是在极端工况下的稳定性问题,我们整整花了半年时间,尝试了数十种方案才最终解决。”
这项成果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,更为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注入强劲动力。据悉,相关技术已申请专利28项,其中发明专利15项,并开始在国内多个特高压工程中推广应用。
专家指出,这种年轻科研团队的崛起,体现了我国在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。随着更多年轻人才的加入,我国在电力科研领域的“卡脖子”难题将得到进一步解决,为能源安全和“双碳”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技术支撑。